在歷次義務教育研究調查中,不難發現偏遠地區學童的學業成就平均表現,往往落後大都會的小學,又以數理科學項目最為明顯,然而原住民中小學學生與平地學生的智力測驗得分,卻無顯著差異,足見他們的數理科學成績不如人,絕非資質受限緣故,而是城鄉教育資源的落差、家庭經濟導致的學歷和照護差距、課後無法獲得適當輔導,乃至以漢人文化為重心的課程設計造成學習障礙等諸多原因所導致。

  例如西松高中蘇惠玉老師在「多元文化數學的一個例子:布農族的木刻畫曆與時間、空間觀念」一文中指出,時間、空間是數學概念的重要成分,學生一定要有類似的時空觀念,才能理解老師教導的數學知識,但原住民的時空觀念與漢人往往有很大的差距,若教師的世界觀,或是想要傳遞的數學知識中的世界觀和學生有所不同,就會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產生衝突,一旦數學教師不瞭解或不處理這種衝突,只是一昧強迫學生學習某種單一意識型態的霸權,那到最後,不是學生數學成就低落,就是另一種文化的消失。

  為了協助提昇部落學童對於數理科學的探索及學習興趣、有效培植全民的科學素養,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推出長達四年的「原鄉科普教育計畫」(2009-2012年),由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擔任總主持人、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承辦,規劃「培育科普教育種子師資」、舉辦「城鄉交流」及「生命與藝術創意體驗」活動為三大主軸,以充實原鄉科教人力資源、發展適合部落小學數理科學的教學方法、教材及教具,透過城鄉交流和藝術體驗的機會,拉近原住民學童與現代社會的距離,激發他們的學習企圖心和增進自信心。


  原鄉科普計畫第一年與苗栗縣、南投縣、屏東縣教育局合辦,配合寒暑假教師備課各辦理一場師資培訓研習,二天課程共計14小時,以三到六年級數學及科學課程中,較難理解或講解的四到六個單元,作為教授示範的重點。首場師資培訓已在3/07-08於苗栗市福星國小教師研習中心登場,儘管課程第一天早上風雨交加,仍有將近120位教師報到參與,第二天上午洪蘭教授演講「大腦與學習的關係」,更吸引滿場老師聆聽。南投場和屏東場也分別於3/21-22及4/11-12順利舉辦完成。

  參與苗栗場的幾位老師表示,雖然以前就聽過洪蘭教授的演講,但每次聽都有更多的體會,本次研習課程房昔梅老師的「遊戲數學」和田園老師的「科學是一篇精采的故事」,不但在觀念啟發上讓他們耳目一新,示範的教學單元也都非常實用,可以馬上運用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

  原鄉科普計畫邀請的講師均是一時之選,「創意快遞電子報」未來將陸續整理研習課程的精華內容(洪蘭教授的演講除外),跟所有無法參與營隊的教師和家長分享,敬請期待。

(圖文/創意快遞電子報主編八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cof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