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教育成績過去一直強調正確和快速,代價就是犧牲了彈性與創造力。」多年來以數千場演講,解放台灣人對大腦迷思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台灣有很多老師和父母對大腦的運作很生疏,透過每年十場創造力教學工作坊的推廣,對啟發台灣孩子的創造力成效雖無法立竿見影,「但未來一定會看到好的改變。」

因演講結緣,與東元攜手教育公益

  2002年『東元』在全省各地辦理四場的創造力教育推動座談會,其中花蓮與台北兩場,分別由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及臺灣工業銀行教育基金會,邀請洪蘭教授以「大腦與學習的關係-創造力的學習神經機制」為題,提供三個小時的演講。當時『東元』的總幹事蘇玉枝,就是在這兩場推動座談會中,親自體認洪蘭教授對於教育的熱忱、執著與專業。

  2003年開始,『東元』在陳龍安教授的建議下,積極展開「教師創意教學職能成長計畫」,洪蘭教授所提出的「創造力的學習神經機制」,成為『東元』日後推廣創造力教育的學理依據。為了讓社會大眾認識「創造力」及「大腦科學」,2002年及2004年分別在『東元』所編印發行的「創造力教育專輯」及「腦科學教育專輯」,撰寫「創造力與觀察力」、「台灣的腦科學教育藍圖」、「腦內乾坤」等重要文章,提供教育工作者了解「創造力教育」及「腦科學教育」的重要價值。

  蘇玉枝回憶,2003年第一次邀請洪蘭教授到「創意教學教案研習會」中演講,會後用計程車送洪教授回家,車上洪蘭教授主動問起『東元』的工作項目,並當下在車上打電話邀請曾志朗部長,隨『東元』一起上山看部落學童學習與生活的環境。這是洪蘭教授與『東元』的第一次接觸,也是攜手「志願服務‧教育公益」的”不歸路”,他們搭乘的計程車司機因聽到他們的對話深受感動,下車時堅持不收計程車費,一張紅色百元鈔只好丟在車上就跳下車了!

擔綱計畫主持人,整合團隊力量

  2005年十個縣市十場的「教學創意體驗工作坊」作業計畫龐大,洪蘭教授接受教育部顧問室的建議,成為工作坊的計畫主持人,協助工作坊向教育部爭取經費的支持。洪蘭說,過去她演講只有一個人前往,聽眾組成比較多元,但透過『東元』辦工作坊的模式,能與志同道合且具備不同專長的講師組成團隊,加上教育局的支持,動員全縣的老師乃至校長來參與,推廣創意教學的層面確實更寬廣也更深入。

  「台灣老師與父母對大腦的迷思,最常見的包括大腦定型了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右腦開發,及只要坐在書桌前攤開書本就是讀書等等。」洪蘭舉例說,有些老師教了學生三次還學不會,就認定這個學生「笨就是笨」,殊不知教學有很多種方式,每個孩子需要的方式不同,此路不通還有別條,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就看老師懂不懂得變通。『東元』舉辦的教學工作坊,以各學科示範教學的方式,成功地向教師們介紹有效的教學模式、方法及技巧,對解開老師的大腦迷思有相當助益。至於曾經在台灣大為流行的右腦開發,洪蘭強調那根本是沒有科學證據引用文獻錯誤的騙錢手法,至今仍有民眾對「多使用左手就能訓練右腦」信以為真,令人感到焦慮。

創造力教學關鍵:啟發主動學習

  「其實智商只要到達一般人的程度就能擁有創造力,有創造力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人,但需要有各種不同的背景知識,並具備對某個領域的專業,而各種背景知識最好的來源就是閱讀。眼睛接受訊息速度是耳朵的三倍,但如果不是『為自己讀書』的主動學習,即使坐在書桌前攤開書本,訊息未進入大腦也是白唸。」洪蘭指出,創造力教學的重點就在啟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例如工作坊中林懿偉老師用科學與魔術吸引孩子注意力,便是引起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

  洪蘭每年擔綱創造力教學工作坊的理論教師,從參與老師的回饋單和反應可發現真的有不少人的教學態度、教材、教法都因此改變了。「人的可塑性真的很大,有老師告訴我說他以前很重視分數,但參加工作坊後了解人都有長處,有些長處不在國、英、數上,分數不代表一切。要放鬆原來的標準,能接受讓班上的過動兒從遊戲中學習。能讓更多老師體認教學『殊途同歸』的重要,便是『東元』推廣創造力教學的良好收穫。」

  2005年,在認同『東元』認養歌謠舞蹈的教育價值下,洪蘭不僅釋出資源參與支持,也在2005年五月與當時中研院的曾志朗副院長,攜手促成「原住民兒童之夜」在中研院辦理,成為「原住民兒童之夜」連續四年在五月辦理的源頭,近年來為讓中央山脈最深處的孩子有機會窺探部落以外的大千世界,洪蘭屢次與『東元』攜手,讓數以千計的部落兒童和青少年擁有城鄉交流、欣賞戲劇的機會,部分原童夢寐以求的登上大型舞台表演或出國體驗,也因此美夢成真。2006年她因關注國內的生命教育,遂又擔綱「生命與藝術創意體驗活動」的計畫主持人。

肯定東元做事踏實,盼資源多挹注偏鄉

  「有不少企業成立基金會是為了避稅,或花很多錢做公關為自己公司宣傳,但『東元』把錢花在刀口上,是『實際做事』的基金會。」洪蘭肯定地說,每次跟基金會到各縣市去上課或探視偏鄉,親眼看見他們用錢都很節省、態度腳踏實地,不好大喜功。「每次到部落,基金會的夥伴會很快的注意到孩子需要協助之處,例如有次基金會人員發現一位用長髮遮蓋的小耳症孩子,但這位小男孩因為要再過幾年才適合動手術,所以之後我每次捐款給『東元』,基金會人員都會附註保留將來手術的醫藥費,做事真的很細心。」

  洪蘭建議未來『東元』的資源能再多放一點到偏鄉地區,她強調:「這並不違背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的宗旨,因為科技與人文本來就是以哲學為根的同一棵樹,科技發展要好,人文一定也要好,根基尤其要穩固。孩子就是社會的根本,孩子好,國家才會好,能打開越多孩子的視野,就越有助於國家科技發展,而偏鄉孩子要打開視野,比都會更需要外界資源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cof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