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迴路各異,更需因材施教

(原著/麥迪納,譯者/洪蘭,摘錄/東元創意快遞電子報編輯室)

 

大腦就跟肌肉一樣:越動,肌肉就越結實、越大。至於這有沒有使你更聰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有一點是沒有爭議的,你生活的經驗會改變你的大腦,即使很簡單的事,如選擇玩一種樂器或打什麼球類,這都會改變你大腦神經迴路的設定,而且每一次玩樂器或打球,都會重新設定它。

人類的大腦在出生時,只完成了一部分,要到一年後才完全組合好,真正完工要到你二十幾歲時,而最後微調的部份要到你四十多歲才全部完成。大腦事先設定好的電路,控制著我們最基本的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也有一些神經結構在出生時尚未完成,等著外界的經驗來指示該如何完工。這個需要經驗指引的迴路設定,就跟掌管視覺敏銳和語言習得的區域有關。我們大腦對外界的輸入非常敏感,敏感到它們的迴路設定要倚賴它們生活環境的文化來決定。

我對我們的學校制度有兩點憂慮:

1. 目前的系統是建立在某些學習的目標,應該在某個年齡前完成的信念之下,但是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大腦是按照這種預期在發展的。同樣年齡的學童有著很大的智慧差異。

2. 這些差異會嚴重影響到教室內的表現。實驗發現,10%的學童並沒有足夠的大腦迴路連結,使他們去讀我們認為那個年齡應該讀的東西。根據年齡所定的固定階段儀式,一定會有跟大腦生物發展不符合的地方。

如果其他條件都一樣的話,我們很早就知道,比較小,比較親密的學校營造出比較好的學習環境。你不能改變「人的大腦有個別差異」的這項事實,你只能接受它或忽略它。目前的教育系統選擇了後者,它必須用美國當年「曼哈頓計畫」那樣的決心去把原有的拆掉,重新設計因材施教的個別指導教材。我們可能必須打破過去依年齡來分級的上課制度,改成依能力來看孩子應該上一年級或二年級。

(本文由遠流出版社授權,摘自大腦當家第三章「大腦迴路」,版權所有請勿全文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原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cof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