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登錄訊息,實例協助記憶

(原著/麥迪納,譯者/洪蘭,摘錄/東元創意快遞電子報編輯室)

 

大腦有不同的記憶系統,許多是在半自動的情況下運作。我們對它們彼此之間是如何合作的知道得很少,所知道的是陳述性記憶,這是你可以說得出來的記憶,例如「天空是藍的」,這種記憶包含四個步驟:登錄、儲存、提取和遺忘。

生於一八五〇年的艾賓豪斯發現:人們通常在三十分鐘之內忘記課堂中所學的90%,大部分的遺忘發生在上課後的頭幾個小時之內。他的發現在廿世紀統統被證實是真的。大腦皮質會長出複雜的根,向下和大腦深層的結構連接,形成複雜的神經網路,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跟海馬迴的連結。當海馬迴和它旁邊區域受傷時,陳述性記憶就會有問題。

訊息從不同感官進入大腦後在不同區域登錄,並被重新分配儲存到不同位置,我們真不知道大腦如何追蹤這些零散的訊息,但科學家找到登錄歷程的共同特徵:

1. 在學習時,訊息登錄得越仔細,記憶就越強
2. 記憶痕跡儲存在大腦最初接觸到和處理這個訊息的同一個地方
3. 假如能重複原始登錄時的情境,提取的效果會最好

假如一個訊息是經過仔細處理的、有意義的、有情境脈絡的,就會記得比較好。這個登錄階段—最早的學習階段—的品質是以後學習成功最有力的指標。假如你不知道你要學習的東西有什麼意義,不要想用死背的方法去記住它。怎麼提昇意義使學習的效果增大呢?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把真實世界的例子大量的放在訊息中,不停用有意義的經驗去突顯主題。

為什麼用例子會有效?它利用大腦偏好型態配對的本性,一個訊息如果能跟學習者大腦中已經存在的訊息立刻聯結在一起,就會馬上被處理。當登錄新訊息時,我們會比較兩個輸入,尋找它們的異同。提供例子就好像在認知上,提供更多的門把,例子使新訊息登錄得更好、更深,所以它的回憶會更好,學習就增進了

(本文由遠流出版社授權,摘自大腦當家第五章「短期記憶」,版權所有請勿全文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原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cof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