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間隔學習,有助記憶固化

(原著/麥迪納,譯者/洪蘭,摘錄/東元創意快遞電子報編輯室)

 

在某些條件下重複可以將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這個轉換的歷程叫做固化。我們每天碰到的大部分訊息輸入都是很快就流失了,但是也有些記憶緊跟著我們不放,隨著時間過去,它們慢慢強化,最後成為可以重複提取而且拒絕改變的狀態。研究者把提取的機制組織成兩個模式:一個是被動的影像圖書館,另一個是有攻擊性的影像犯罪現場。

在圖書館模式裡,提取開始於下達一個指令,在書架上瀏覽,尋找所要的那本書。一旦找到了,這本書的內容就被帶至意識界,記憶就提取出來了。另一個模式是把大腦記憶看成一個犯罪現場的集合體,每一現場都有自己的神探福爾摩斯。提取開始是先召集所有偵探到某個犯罪現場,檢視所留的蛛絲馬跡,偵探們藉由推論和猜測,開始重新建構犯罪過程,此種提取是主動的調查過程,根據數據的碎片去重現出事實。我們會用到哪一個模式取決於要尋找的訊息本質,以及從記憶形成的一開始到現在過了多久。

很多研究者發現在事件發生後立刻談論它或思考它會加強事件的記憶。記憶很像水泥,要有一段時間才能成為永久的形式。當它在等待變硬時,人的記憶可以繼續被修改,因為新登錄的訊息一直進來,重新塑造或修改已經存在的痕跡。當內容是以不停頓、不重複的方式灌輸給你時,困惑的機率會節節高升。實驗發現,以特定間隔重複呈現的訊息是將記憶固定在大腦中最有力的方式。

哈佛大學心理系的薛克特教授說:「假如你只有一個星期可以準備期末考,只有讀這個主題十次的時間,那你一定要把時間間隔開來。在一個星期中十個不同的時間重複看這個主題,而不是一次把這個主題看十遍。」假如你需要記住一份資料,三不五時,把這份資料拿起來看一下,假如你需要記得更好,那麼當你拿起來看時,同時作些思考,把相關的資料加在一起重複思考。

(本文由遠流出版社授權,摘自大腦當家第六章「長期記憶」,版權所有請勿全文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原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cof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