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需求多元,睡不夠學習差

(原著/麥迪納,譯者/洪蘭,摘錄/東元創意快遞電子報編輯室)

 

我們在睡覺時,大腦不但不是在休息,它還工作得更辛苦:神經元送出各種電流訊號,彼此交談,比清醒時活動得還厲害。唯一可以看到大腦真正休息是在「飛快速動眼睡眠」,只佔整個睡眠週期的五分之一。

人群中大約十個有一個像是「雲雀」,在中午時最警覺,在吃午餐前最有工作效率。他們不需要鬧鐘,會在鬧鐘響前起床,通常在六點鐘之前,他們在晚飯後就開始想睡(大部分在九點鐘上床睡覺)。

十個人有兩個是「貓頭鷹」,一般說來在晚上六點鐘最警覺,半夜工作效率最好,很少在凌晨三點以前上床,需要鬧鐘(有時需要兩個或三個)。大部分的貓頭鷹在早上十點以前不會睜開眼睛,最喜愛的一餐是晚餐,貓頭鷹通常有很多的睡眠債,沒有機會補足。

雲雀和貓頭鷹大約佔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其餘的人是「蜂鳥」,有些蜂鳥介於兩者之間。沒有人把鳥的名字用到那些只需睡四到五小時的人身上,這些人被歸為患有健康的失眠症。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的睡眠呢?科學家的答案是:不知道。資料非常的個別化,睡眠的行程表非常的動態,依性別、年齡、有沒有懷孕而不同。(數據顯示青少年在青春期時會暫時性的轉向夜貓子的生活型態)

目前實驗上已發現睡眠對視覺辨識、動作適應、序列性動作都有幫助,測試要操作複雜軍事儀器的士兵,假如一晚沒睡,第二天整體認知技能會下降30%,兩晚沒睡,這個數字會掉到60%。一個三十歲身體健康的人,如果剝奪睡眠六天,平均一晚只睡四個小時,他身體內的生化狀態馬上就轉換到像六十歲。實驗後幾乎要一週才能將身體系統變回三十歲的情況。睡眠不足會影響注意力、執行功能、立即記憶、工作記憶、情緒、計數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甚至影響手的運動技能。

 

(本文由遠流出版社授權,摘自大腦當家第七章「睡眠」,版權所有請勿全文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原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cof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