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工研院副院長曲新生)

專長為氫能與燃料電池、微冷卻技術、能源科技及政策的工研院副院長曲新生,2004年成為第十一屆東元獎「機械/材料/能源科技類」得主,回憶獲獎經過,曲新生說:「我原本在交大任教,『東元獎』成立幾年後,便聽聞學界說它比國科會傑出獎還難得,『東元獎』一開始對我是遙不可及的,後來能從李遠哲院長手中接過東元獎獎座,那刻感覺真的非常榮耀,其後則深深感受到榮耀伴隨的社會責任。」

曲新生認為,「東元獎」與一般研究獎項不同的地方,在特別強調對產業應用的影響。「研發要能對產業有所貢獻,光靠教授一個人單打獨鬥很難,所以此獎也等於著重研發者的領導團隊能力,要能對台灣產業開創出新局面。2001年我借調到工研院能資所,才有機會帶領500人的大團隊,獲獎是對整個團隊的肯定,不只是我個人的貢獻。」

CO2污染台灣名列前茅,全民節能減碳勢在必行

能源危機被視為21世紀全球面臨十大問題的榜首,因排放二氧化碳過量而引發的全球暖化,更成為世界各國無可避免的共同責任。曲新生指出,1952年台灣國民所得平均才145美金,到1996年已增至14,000多美金,等於每六年就成長一倍,但1997年至今,國民所得未有顯著增加甚至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量卻持續增長。1990年台灣每人平均排放二氧化碳量為5.5噸,到2002年已暴增到11噸,且仍在逐年攀升!「2004年我到阿根廷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國際能源總署公布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22名,人口僅佔全球0.3%的台灣就榜上有名,以佔全球0.96%的排放量位居22,讓我不禁如坐針氈,總覺得會感受到其他國家代表的責難眼光。」曲新生說,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產業結構高度相關,如何在能源、環境、經濟三者間取得可接受的平衡,台灣還有很多需要檢討和努力的空間。
 
善用能源不外乎開源節流,曲新生指出,發電廠平均效率大約40%,意思是投入10個單位的能源只產生4個單位的電,其餘6個單位的能源都耗損了。電廠發出的電還要經過輸電、配電及電器本身的損耗,到使用端的效率只剩20%,經過計算,使用端用電效率每提升1%,發電廠使用的能源就能減少5%!「要有產業投入研發,消費者才有省電燈泡、高效率冰箱和再生能源可用,『東元』的高效率馬達已做得不錯,據聞集團近期也積極投入風力發電,有利帶動國內研發綠能產業的風氣。」在運用基金會力量方面,曲新生認為,由『東元』擔任總召的2007全國教育基金會年會以「學習‧行動‧愛地球」為主題,號召全台各地的基金會聯合成為推動節能減碳的義工,播種力量不容小覷;而今年擔任召集人負責規劃的「東元科技創意競賽」,以「綠色科技」為主題,廣徵大專院校學生對綠色科技的創意,評審特別注重實用可能性,也是非常好的能源教育活動。

東元獎向上提升,環保教育向下扎根

跟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互動越來越密切的曲新生建議,「東元獎」可長可久,若能細分類別、擴大給獎規模,很有潛力建立宛如台灣諾貝爾獎的品牌地位。此外希望基金會能再加強向下扎根的環保教育工作,綠能科技創意競賽除了舉辦大專組,未來可考慮開放高中與國中組,乃至辦些國小學童也能參加的活動。「人類談環保談了半世紀,20年前讀幼稚園的小朋友可能根本不懂環保的概念,卻因大人給予的環保教育而對環保朗朗上口,等這些小朋友長大了就會具備環保意識,懂得一起保護台灣和地球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cof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