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榮老師/2009年大腦師資培育計畫台東場課程整理記錄)
 

 

把教室變成電影院,學生都會很高興,但要把電影好好應用在教學之中,不只是放電影給孩子看而已。大家知道全世界第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答案是「火車進站」。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埃兄弟在巴黎的咖啡廳地下室放映他們拍攝的短片,在一百多年前,習慣圖片該是靜止不動的觀眾,首度看到電影短片以為火車要撞過來,有人嚇到跑出去!

光是火車動起來在現代早就不稀奇了,諸如侏羅紀公園、神鬼傳奇、駭客任務等劃時代意義的特效電影,一次次締造令人瞠目結舌的影像擬真新記錄,然而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不論特效多麼酷炫,電影能夠帶給觀眾歷久彌新的東西,還是「純粹的感動、人性的光輝、永恆的真諦」。

善用影像的氧氣罩魅力來活化教學

電影和電視都是聲音與影像的結合,一聽到配樂,就很容易帶我們回到往日觀影收視的時光隧道,現在聽到這首歌是經典懷念卡通小甜甜,接著這首大家猜猜是哪個影集呢?對了,就是百戰天龍,以前男主角好帥,現在很老了。在教育領域,「慣性」是學校和老師的心魔,「慣性」讓我們習以為常、變成平庸,影像的魅力卻像是氧氣罩,可以讓你重新呼吸。

有次我在等公車時看到一句廣告詞:「有人陪你等車是幸福,有人陪你回家是奢華的幸福。」從「電影與教學」的觀點改寫,就變成:「懂得看電影當娛樂是幸福。懂得欣賞電影吸取智慧是奢華的幸福。」要把教室變成電影院,牽涉「電影教學、邏輯分析、語文情意」三大圈的交集。1954年美國教育學者戴爾(Edgar Dale)提出「視聽教育法」的「經驗之塔」共有11層,包括親身做、觀察和抽象的經驗,其中電影是讓學生運用視覺與聽覺兩個感官來學習,老師要負責帶領學生思考隱藏在影像和聲音之中的意涵。



 (戴爾的經驗之塔)

 

心中的小星星,精采啟發教育理念

為準備電影教學得先好好研究選片,我的思考也因此越來越靈活了。例如心中的小星星、魯冰花、春風化雨、媽媽咪呀等電影,都給我很大的啟發。「心中的小星星」的印度文原名直接翻譯叫「地球上的小星星」,闡述「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那個照亮小男孩生命的老師在電影中是怎麼登場的?人還沒出現聲音就先出現了,老師在門外吹笛,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初登場的裝扮是歡樂的小丑,緊緊抓住全班的目光,用啟發式的問句歌詞帶動學生的思考:「你們看,那是樹嗎?還是被斗篷遮住的人呢?這是下雨嗎?還是天空忘了關水龍頭?有沒有想過,太陽每天都需要洗澡?」…創意老師的開場歌,生動傳達「世界,隨你的眼光而不同」的教育理念。

這部片也示範如何幫助閱讀障礙的孩子,對症下藥不但需要「個別化教學」,還有各種吸引孩子學習寫字、看字的方法,反覆認字需要重複學習,但創意老師使用不同的媒材包括粘土、砂地、格子紙…,讓原本有閱讀障礙的男孩從大到小循序漸進,認識各個字母的不同,是部非常有教育啟發意義的電影。



(電影融入教學流程圖)

 

教學成功關鍵:選對電影,分段放映

電影教學的第一個關鍵在「選擇對的影片」,選對了就成功了一半。其實孩子學習動機非常強,不過最好別放孩子的爸媽容易幫他們租到的電影,這樣會失去驚喜。我曾經教過一個過動兒,他靜不下來但頭腦很有創造力,有次放一部電影要一周後才作總結,所以沒放到結局,他等不及就請家長快去租,等放結局那週就沒動力了。

我的經驗是,分段放映會比整片放映好,孩子為了看電影的下一段不得不寫作業、思考、討論,於是孩子可以把電影看得更深入。當他們問問題時,千萬不要說他回答的不對,因為本來每個人看電影的感受就不太相同。放完一段後,最好進行分組討論,出回家作業時可多花心思設計,不要老是用學習單。我通常出作業都是一張白紙,讓孩子回家自由創作。

電影教學的「認知、邏輯、情意」,以第三者最難。我喜歡透過電影讓學生體會情感教育,常常拿一堆電影宣傳海報,讓孩子指出來哪一句宣傳詞或經典台詞最能打動他們,比如出自聽見天堂的「你看見世界,他卻聽見世上所有的美」、蜘蛛人三的「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練習曲的「有些事情現在不作,以後都不會作了」等等,再讓他們依樣造句創作,小朋友就寫出:「最好的朋友是對手,最好的對手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良心,最壞的想法在心裡,最大的阻力是自己」等等,進一步我會讓他們在看完電影後自己寫文案,學生看了「放牛班的孩子」就寫出「真心,讓孩子品味了老師的用心」,看了「月光提琴手」就寫出「天份不容埋沒,無論是父母或老天爺都沒有這個權利。天賦不僅要珍惜,更要不吝跟別人分享,它不但會發光發熱,還會感動我們的靈魂。」……這就是電影教學的延展性。



 (陳建榮老師的學生看完月光提琴手所交的圖文作業)

 

有創意的90分,更勝於100分

電影教學的可貴在對孩子的創意啟發,我認為:「有創意的90分,更勝於100分的標準答案!」因為人生沒有標準答案,與其花很多時間想著一定要讓它變成一百分,不如訓練孩子變成更有創意的人,才有足夠運用能力去面臨各種不同挑戰。

在電影教學的時間分配比重,我傾向「3分活動、7分省思」,例如讓班上孩子看完「佐賀的超級阿嬤」後,讓他們自己編劇表演「台灣的超級阿嬤」,在創作過程中,就會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演?意義在哪裡?我還設計了五大洲電影學習法,挑選五部能展現五大洲不同風土民情的電影,再加上一部台語片「兒子的大玩偶」,協助建構孩子全球概念。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說:「奇蹟,要先相信才會發生。」他拍電影的精神,讓罹患癌症、很久沒看電影的我媽媽都想去看這部片。我認為可以當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很少有工作是可以改變生命的。只要真心,孩子就會品味到你的用心。電影也許停格,生命依舊放映,人生的電影只有我們自己可以作主,要把電影戲劇的意涵延伸應用到我們的生命之中,往更高層次去邁進,希望大家都能變成越來越好的人、越來越棒的老師。



(台東場學員翻看陳建榮老師帶來的學生圖文作業)

 

(陳建榮老師的學生圖文作業範例)


(創意快遞電子報主編八寶記錄整理,更多資料請參閱陳建榮老師的電影教學‧魔法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cof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